靜電產生的原理
摩擦:物體在相互摩擦的過程中使物體帶電。
感應:當不帶電的物體進入帶電的電場,靜電感應而起電。
傳導:物體直接接觸帶電體,通過傳導使物體帶電。
電荷在不同電位物體間相互轉移的現象,是由于電子分布不均勻而造成的結果。
靜電放電的條件是:首先有靜電存在,其次要有一定的途徑。
電子產品靜電釋放模式
人體模式:帶有靜電的操作者在工作過程中與電子器件的管腳接觸,將存貯于人體的靜電荷通過器件對地放電致使器件失效。
機器模式:帶電的工具或設備接觸組件時,在電子器件內部將感應出電位差,所感應的電位差可以引起電子器件的擊穿。
帶電組件模式:帶電的器件通過引腳與地接觸時,發生對地放電引起器件失效。
電子產品受到靜電損害的特點
隱蔽性: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2-3KV,而精密電子原器件的損壞電壓為100-500V甚至更低。
潛在性:損傷后性能沒有明顯的下降。
隨機性:從一個元件產生以后,一直到它損壞以前的所有過程都有可能出現損害。
復雜性:分析困難,掩蓋了失效的真正原因。
靜電安全防護的原則
1.盡量不要產生靜電,這個主要是靠材料選擇、濕度控制、工藝控制等;
2.起了靜電要通過合理速度導走,主要靠選擇防靜電材料并對設備等接地實現電荷的合理速度導走;
3.起了靜電實在導不走,要及時用靜電消除器消除掉;
4.出了靜電保護區,要用屏蔽袋等設施對產品進行防護。